【“食蟲之鄉”墨西哥】
墨西哥素有“食蟲之鄉”的美譽。
在這裡,被吃過的蟲子有500多種,佔世界可食用昆蟲的1/3。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訪問墨西哥時,還在下榻的賓館品嘗了由紅螞蟻卵製成的“墨西哥魚子醬”這道名菜。
酸辣口味最常見
記者一次去瓦哈卡州採訪,就在一處金字塔遺跡邊上看到一名年邁的印第安婦女在賣昆蟲食物。
出於好奇,記者買了兩隻形同螞蚱的蟲子嘗了嘗,味道又酸又辣,因為當地人把蟲子油炸後,澆上辣椒粉和檸檬汁,以增加強烈的口感。
墨西哥人吃昆蟲,酸辣口味是最常見的做法。其他做法還包括把炸好的昆蟲攪拌于豆類及調味料中,加在麵條上。
墨西哥人還喜歡紅燴或炒龍舌蘭蚜蟲;螞蚱可以和洋蔥、花椒、蘋果、檸檬片等一起炒著吃,其味頗似龍蝦。
此外,黃蜂、放屁蟲、蝴蝶、蟬、蜻蜓、小甲蟲等,共有50多種昆蟲,都是墨西哥人餐桌上的佳肴。
墨西哥人還將一些昆蟲製成蜜餞、麵包、罐頭等食品,並出口到美國、法國、日本等國,使昆蟲食品成了一項出口換匯的資源。
吃蟲由來已久
墨西哥人喜歡吃昆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之前。
很多易捕捉的大型動物逐漸絕種,生活在美洲大陸的印第安居民狩獵變得越來越困難,他們發現昆蟲和蟲卵是最容易獲得的美味佳肴,因此,昆蟲漸漸地成為包括阿茲臺克人在內的各印第安部落的主要食品,他們還逐漸建立起昆蟲食譜。
跟隨西班牙殖民者來到墨西哥的貝爾南迪諾·薩阿貢神父就留意到當地居民愛吃昆蟲的習慣,在他的《弗倫蒂諾史記》中記載了阿茲臺克人吃的90多種昆蟲的名字。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當地居民養著一種肚子裏產蜜的蟲子,可以不斷地擠出蜜來吃。
阿茲臺克人還把一種水昆蟲裹在米粽裏獻給火神。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fxEfKpORFB3.FZ3KafikaA--/article?mid=11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