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 「綠建築」是一種注重環保的建築理念,大體上是以「永續、共生」為初發起點;
依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定義,是指具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簡單來說,就是在目前的空間及資源裡,尋求與生態和平共存,且舒適、健康、低污染的居住環境;
無論是在建造過程或後續使用上,都儘可能達到減少資源及能源消耗、產生低廢棄物的目標。
在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衝擊下,綠建築或永續健康建築之發展已然成為各國建築政策與設計思潮的主要方向。
綜觀綠建築概念的發展,可歸納為下列之思考主軸:(一)地域風格的順應與微氣候條件的對應;
(二)兼顧環境紋理、生態與使用效率的設計觀;
(三)電腦感應控制系統與數位科技之應用;
(四)舊建築物再利用及綠色科技之整合運用;
(五)建築節能技術及再生能源之應用;
(六)強調「再利用」(Reuse)、「減量」(Reduce)及「循環」(Recycle)之資源利用與管理模式;
(七)強調生態、健康、再生及高性能之綠建材應用;
(八)空間彈性利用與永續經營管理。
而我國於1999年,針對「基地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及「污水垃圾改善」等七項指標,擬訂本土化綠建築可量化的評估基準,並開始施行。
於2002年修訂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兩項指標,組成綠建築九大評估範疇,以作為我國綠建築評估的主軸,並於2003年正式施行;
此系統為全世界僅晚於英國、美國及加拿大之後,第四個具科學量化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同時也是目前唯一適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評估系統。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