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3:53
【桔梗元參湯】
桔梗(三錢) 元參(三錢) 杏仁(三錢) 橘皮(三錢) 半夏(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肺氣鬱升,鼻塞涕多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4:04
【五味石膏湯】
五味(一錢) 石膏(三錢) 杏仁(三錢) 半夏(三錢) 元參(三錢) 茯苓(三錢) 桔梗(三錢) 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肺熱鼻塞,濁涕黏黃者。
胃寒,加乾薑。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4:17
【黃芩貝母湯】
黃芩(三錢) 柴胡(三錢) 芍藥(三錢) 元參(三錢) 桔梗(三錢) 杏仁(三錢) 五味(一錢) 貝母(三錢,去心) 煎半杯,熱服。
治鼻孔發熱生瘡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4:27
【苓澤薑蘇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生薑(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二錢) 橘皮(三錢) 柴蘇葉(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鼻塞聲重,語言不清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4:37
【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陽明之不降也。
脾主肌肉而竅於口,口唇者,肌肉之本也。
(《素問》語。
脾胃同氣,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濁,清升濁降,則唇口不病,病者,太陰己土之陷而陽明戊土逆也。
陽明逆則甲木不降而相火上炎,於是唇口疼痛而熱腫,諸病生焉。
脾胃不病,則口中清和而無味。
木鬱則酸,火鬱則苦,金鬱則辛,水鬱則咸,自郁則甘。
口生五味者,五臟之郁,而不得土氣,則味不自生,以五味司於脾土也。
心主五臭,入腎為腐。
心為火而腎為水,土者水火之中氣,水泛於土則濕生,火鬱於土則熱作。
濕熱熏蒸,則口氣腐穢而臭惡。
太陰以濕土主令,陽明從燥金化氣,脾病則陷,胃病則逆。
口唇之病,燥熱者多,濕寒者少,責在陽明,不在太陰。
然陽明上逆而生燥熱,半因太陰下陷而病濕寒,清潤上焦之燥熱而不助下焦之濕寒,則得之矣。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4:51
【甘草黃芩湯】
甘草(二錢) 黃芩(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石膏(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濕熱熏蒸,口氣穢惡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5:01
【貝母元參湯】
貝母(三錢) 元參(三錢) 甘草(二錢) 黃芩(二錢) 煎半杯,熱嗽,徐咽。
熱甚,加黃連、石膏。
治口瘡熱腫。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5:12
【桂枝薑苓湯】
芍藥(四錢) 桂枝(二錢) 乾薑(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元參(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脾胃濕寒,膽火上炎,而生口瘡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5:23
【舌病】
心竅於舌,舌者,心之官也。
心屬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轉,金斂而水臟之也。
胃逆而肺金失斂。
則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見於舌,疼痛熱腫,於是作焉。
火之為性,降則通暢,升則堙郁,郁則胎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結也。
郁於土,則苔黃,郁於金,則苔白,火盛而金燥,則舌苔白澀,火衰而金寒,則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濕,則舌苔黃滑,火盛而土燥,則舌苔黃澀。
五行之理,旺則侮其所不勝,衰則見侮於所勝。
水者,火之敵,水勝而火負,則苔黑而滑,水負而火勝,則苔黑而澀。
凡光滑滋潤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結也。
心主言,而言語之機關,則在於舌,舌之屈伸上下者,筋脈之柔和也。
筋司於肝,肝氣鬱則筋脈短縮,而舌卷不能言。
《靈樞?經脈》: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
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唇舌,脈不榮,則舌萎人中滿。
《素問?熱論》:
少陰脈貫腎,絡於肺,擊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足三陰之脈皆絡於舌,凡舌病之疼痛熱腫,則責君火之升炎。
若其滑澀燥濕,攣縮張長諸變,當於各經求之也。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5:36
【芩連芍藥湯】
黃芩(三錢) 黃連(一錢) 甘草(二錢) 貝母(二錢,去心) 丹皮(三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舌瘡疼痛熱腫。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6:02
【芩連芍藥湯】
黃芩(三錢) 黃連(一錢) 甘草(二錢) 貝母(二錢,去心) 丹皮(三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舌瘡疼痛熱腫。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7:46:20
【桂枝地黃湯】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生地(三錢) 阿膠(三錢) 當歸(三錢) 甘草(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風強舌語拙,或雜證舌萎言遲,皆脾腎濕寒,不宜清涼滋潤,勿服此方。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8:58:23
【牙痛】
牙痛者,足陽明之病也。
手陽明之經,起於手之次指,上頸貫頰而入下齒,足陽明之經,起於鼻之交 ,下循鼻外而入上齒。
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
濁則下降,清則上升,手陽明升,足陽明降,濁氣不至上壅,是以不痛。
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
太陰盛而陽明虛,則戊土化濕,逆而不降,並阻少陽甲木之經,不得下行。
牙狀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濁氣壅迫,甲木逆沖,攻突牙狀,是以腫痛。
甲木化氣於相火,相火失根,逆行而上炎,是以熱生。
蟲牙者,木鬱而為蠹也,甲木鬱於濕土之中,腐敗蠹朽故蟲生而齒壞。
牙齒為骨之余氣,足少陰腎水之所生也。
水盛於下而根於上,牙者,水之方芽於火位而未盛者也。
五行之理,水能勝火而火不勝水,水火一病,則水勝而火負,事之常也。
而齒牙之位,以癸水之始基,微陰初凝,根 未壯,一遭相火逆升,熏蒸炎烈,挾焦石流金之力而勝杯水,勢自易易。
以少水而爍於壯火,未可以勝負尋常之理相提而並論也。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4:50
【黃芩石膏湯】
黃芩(三錢) 石膏(三錢) 甘草(二錢,生) 半夏(三錢) 升麻(二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徐咽。
治牙疼齦腫。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5:00
【柴胡桃仁湯】
柴胡(三錢) 桃仁(三錢) 石膏(三錢) 骨碎補(三錢) 煎半杯,熱服,徐咽。
治蟲牙。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5:10
【咽喉】
咽喉者,陰陽升降之路也。
《靈樞?經脈》;
胃足陽明之脈,循喉嚨而入缺盆。
脾足太陰之脈,挾咽而連舌本。
心手少陰之脈,挾咽而擊目系。
小腸手太陽之脈,循咽而下胸膈。
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而挾舌本。
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而入頏顙。
五臟六腑之經,不盡循於咽喉,而咽為六腑之通衢,喉為五臟之總門,脈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氣,則別無他經也。
六腑陽也,而陽中有陰則氣降,故濁陰由咽而下達,五臟陰也,而陰中有陽則氣升,故清陽自喉而上騰。
蓋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不藏則下行,是天氣之降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不泄則上行,是地氣之升也。
地氣不升則喉病,喉病者,氣塞而食通,天氣不降則咽病,咽病者,氣通而食塞。
先食阻而後氣梗者,是臟完而腑傷之也,先氣梗而後食阻者,是腑完而臟傷之也。
而總之咽通六腑而胃為之主,喉通五臟而肺為之宗。
陽衰土濕,肺胃不降,濁氣堙郁,則病痹塞,相火升炎,則病腫痛。
下竅為陰,上竅為陽,陰之氣濁,陽之氣清。
清氣涼而濁氣熱,故清氣下陷,則涼泄於魄門,濁氣上逆,則熱結於喉嚨也。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5:20
【甘草桔梗射干湯】
甘草(二錢,生) 桔梗(三錢) 半夏(三錢) 射干(三錢) 煎半杯,熱嗽,徐服。
治咽喉腫痛生瘡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5:31
【貝母升麻鱉甲湯】
貝母(三錢) 升麻(二錢) 丹皮(三錢) 元參(三錢) 鱉甲(三錢) 煎半杯,熱嗽,徐服。
治喉瘡膿成者。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5:44
【聲音】
聲音者,手太陰之所司也。
肺藏氣,而氣之激宕則為聲,故肺病則聲為之不調,氣病則聲為之不暢,而氣之所以病者,由於己土之濕。
手陽明主令於燥金,手太陰化氣於濕土,陽明旺則金燥而響振,太陰盛則土濕而聲喑。
譬之琴瑟簫鼓,遇晴明而清越,值陰晦而沉濁,燥濕之不同也。
燥為陽而濕為陰,陽旺則氣聚而不泄,氣通而不塞。
聚則響而通則嗚,唇缺齒落而言語不清者,氣之泄也,涕流鼻淵而聲音不亮者,氣之塞也。
然聲出於氣而氣使於神。
《靈樞?憂恚無言》:
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
會厭者,聲音之戶也。
口唇者,聲音之扇也。
舌者,聲音之機也。
懸雍者,聲音之關也。
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
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
蓋門戶之開闔,機關之啟閉,氣為之也。
而所以司其遲疾,時其高下,開闔適宜,而啟閉中節者,神之所使也。
是故久嗽而音啞者,病在聲氣,中風而不言者,病在神明。
聲氣病則能言而不能響,神明病則能響而不能言。
聲氣出於肺,神明藏於心,四十九難:
肺主五聲,入心為言。
緣聲由氣動,而言以神發也。
聞之婦人在軍,金鼓不振。
李少卿軍中有女子,擊鼓起士而鼓不鳴。
然則調聲音者,益清陽而驅濁陰,一定之理也。
tan2818
發表於 2013-10-3 19:06:00
【茯苓橘皮杏仁湯】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杏仁(三錢) 百合(三錢) 橘皮(三錢) 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濕旺氣鬱,聲音不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