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複製藝術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01:0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複製藝術品

 

ArtReproductio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複製藝術品係指藝術作品的二次產品,通常以機械方式再製,並做為商業的發行。

 

包括:拼貼畫、鑲嵌細工、織物、印刷、水彩畫和油畫的複製。

 

複製裝飾品及裝飾設計可遠溯至史前文化時期,至於西方藝術作品的二次複製是直到紙張變得平價和充裕之後才開始廣泛傳布。

 

在紙張使用之前,藝術品的再製只有藉由摹倣者,但在將原品複製在畫布的過程中;

 

往往會與原畫略有出入。

 

15世紀,紙張變得相當容易獲得之後,首次大量生產之複製品是經由木刻版印刷而來,稍後的銅版印刷則能加強對原作細部上的倣摹。

 

但不論木刻版或銅版印刷都只能採單一顏色的複製(通常為黑色)。

 

在16、17世紀時,雕版印刷的技術開始不斷革新,人們開始企圖加入明暗及色彩。

 

另一種銅版雕刻(Mezzotint)及銅版蝕鏤(Aguatint)的技術開始發展。

 

19世紀末期,攝影處理取代了各種雕版技術並廣為複製藝術品採用。

 

然而早期的攝影仍無法完全顯現原有的色彩,但隨著特殊相機、底片、顯影程序、相紙、濾鏡及相片印製處理的發展,使得忠實複製藝術品的色彩和質地愈來愈可行。

 

在1970、1980年代,甚至可藉由使用電子掃描或雷射掃描更正確地再現原件的色彩和質地。

 

最尋常用於色彩複製的方法稱之為彩色照像製版或是照像製版。

 

在照像製版印刷中是將原件作品拍攝成圖像,透過有色濾鏡分析,運用各種油墨顏色的色盤,藉由各種色盤以印製最後的成品。

 

提供處理的油墨呈透明感,當所有的色盤添加了合適的墨色之後,原件的色彩將實際地被複製出來。

 

複製品的鮮活度因而會深受濾鏡質地、印刷處理的色盤,以及油墨黏性的優劣所控制。

 

目前,藝術作品複製的品質已發展至可由專業複製者,將原件毫無誤差地再製。

 

在1950、1960年代末期,複製藝術品開始受到英美兩國公共圖書館的青睞,發展成可供流通的資料。

 

學校及大學圖書館在1960年代亦開始外借加框或加襯的複製品;

 

研究圖書館、藝術圖書館與博物館雖能將複製品提供給學生或研究者長年研究,卻不外借已加框之複製品。

 

事實上,早在1901年某些公共圖書館即已發展視聽研究之館藏,尤以紐渥克公共圖書館(NewarkPublicLibrary)及西埠公共圖書館(WestportPublicLibrary)為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7-1 14:22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