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文解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00:5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文解字〕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

 

係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完稿於東漢和帝永元l2年(西元100年),「以文字未定,未奏上」,21年後即東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寫成定稿,由其子許沖獻上朝廷。

 

全書凡14篇,每篇分上、下兩卷。

 

所收單字共10,516個,其中「文」9,353個,「重文」1,163個,即當時的異體字,這些字分隸於540個部首。

 

換句話說,即以所立的部首,以統攝所收的全數單字。

 

部首的編排次序,是依據「據形繫聯」原則,將形體相近的部首,編排在一起。

 

例如:第3篇從「收」部開始的8個部都與「雙手」有關,第8篇從「人」部開始的36個部都與「人」有關。

 

全部部首的序列,始於「一」而終於「亥」。

 

所以始於「一」者,許氏認為「唯初太極,道立於一」;

 

所以終於「亥」者,許氏認為「亥而生子,復從一起」,部首序列指導理論為「五行始終循環思想」。

 

與部首「據形聯繫」的編排序列不同,字典正文內每一部的單字編排次序,則是根據義類的原則。

 

我們可以說,〔說文〕一書的編排序列,係以形為綱,以義為目,而將全書所收的字安排得井然有序。

 

由於部首的絕大多數為形旁,是表義的,所以每個部首內所統攝的單字,基本上是按字義相近或相關原則,把它們編集在一處。

 

例如:「人」部把「俅」與「佩」、「俊」與「傑」分別編排在一起;

 

「木」部把「橘」、「柚」、「橙」、「桃」、「李」、「杏」等編集在一起,都是根據「義類原則」安排的。

 

這樣一部之內,以意義為界各自成組後,使字義之間的異同區別更加明確清晰,真正做到「以類相從,不相雜越」的要求。

 

〔說文〕各部所列字,首字為「部首字」,其餘的是統攝於該部首的其他字。

 

每個字的形體,以小篆為主,如有異體字的謂「重文」,則繫於其下,重文一般是古文和籀文,此即〔說文.敘〕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籀」的意思。

 

每部之末,以「文若干」、「重若干」等用語來表明本部收字和重文的數量。

 

例如:「一」部最後注有「文五」、「重一」的字樣,即表示「一」部收當時正體字5個,異體字1個。

 

每個字的釋文,是先訓釋字義,次解析形體,最後注明讀音。

 

其中訓釋字義,是通過對字形的剖析,以探求該字的原始意義,即所謂字的本義。

 

解析形體,則根據古書記載的秦石刻文字,或根據六書的理論進行解說,對於不能解說的字,則注明「闕」字;

 

 

注音:的方式,除了直接用「讀若」、「讀同」等術語來

 

注音:外,另外解說形聲字結構用的「某聲」、「某亦聲」、「某省聲」等術語,其實也等於給字注上了音。

 

必須特別指出,目前通行的〔說文〕各種版本所注之反切,是後人加上的,並非許書之舊。

 

總計〔說文〕全書釋文的用字,總數為133,441字。

 

〔說文〕現在最通行的版本,是北宋徐鉉的校訂本,即俗稱的「大徐本」,但已非〔說文〕原貌。

 

因為許書曾經唐李陽冰擅改,雖經徐氏兄弟校訂和「袪妄」,亦難復舊觀。

 

鉉弟徐鍇著有〔說文解字繫傳〕一書,即俗稱的「小徐本」。

 

〔說文〕的研究,自唐已啟其端,清代更蔚然成風,其中以段、桂、王、朱四大家最著名:(1)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2)清桂馥〔說文解字義疏〕;

 

(3)清王筠〔說文句讀〕和〔說文釋例〕;

 

(4)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說文〕一書雖按形部居,但檢閱頗不便,因此遂有索引之編訂。

 

茲簡列清代以來各家的索引如下:(1)清毛諤亭〔說文檢字〕;

 

(2)清丁養和〔說文便檢〕;

 

(3)清黎永樁〔說文通檢〕;

 

(4)清史恩綿〔說文易檢〕;

 

(5)清繆荃蓀〔說文檢字補遺〕;

 

(6)徐季同〔說文檢字〕;

 

(7)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通檢〕;

 

(8)清蔣和〔說文部首表〕;

 

(9)饒炯〔說文解字部首訂〕;

 

(10)清三家村學究〔檢字一貫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7-1 09:39 , Processed in 0.3593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