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圖書館】 SpecialLibrary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專門圖書館是指機關、團體或學術研究機構設立,以蒐集專門性圖書資料,服務所屬工作人員,或特定對象的圖書館。
美國專門圖書館學會所下的定義是:「專門圖書館乃是私人、公司、會社、政府機關或其他任何團體所設置之圖書館或資料中心,其主要的宗旨是蒐集專門主題的資料,同時透過各種媒介和方法,為特定的讀者提供服務;
大學中的科系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中的特殊主題部門,乃至國會圖書館,都可視為專門圖書館。」
由此可知,專門圖書館大多依附於某一機關或團體、根據主管機關組織法規的規定而設置,因主管機關重視程度的不同,組織地位各異,型態各有千秋,館藏與館舍規模之大小往往亦相去甚遠。
其收藏特定主題的資料以業務有關為主,服務對象主要為機構中的專業人員或研究人員,而其成立的目的則在運用新知以開拓業務,支援該機構的研究與發展。
專門圖書館的館藏有別於其他類型的圖書館,是經過特別的選擇,針對特定的主題,及與主題相關的各種圖書資料,且具有特殊的性質和型態。
所謂特殊的性質是指蒐藏的資料不以圖書為重,而以期刊、研究論文、報告、小冊子和電腦資料等具有時效性的資訊為館藏主題;
特殊的型態,是指專門收集某種型態的資料而言,例如專門蒐集地圖、盲人的點字圖書、多媒體或視聽資料等。
專門圖書館的館員應兼具圖書館學與專門學科知識,方能針對隸屬機構業務的需要,切實掌握最新資訊,迅速的,主動的提供研究人員有效利用。
專門圖書館較諸其他類型圖書館,發展的歷史較為短暫,係於第二次大戰後,隨著社會日趨安定,工商業發達,經濟起飛,國際間競相從事科技研究與發展,各項研究結果大量產生,造成了所謂的資料爆炸,如何蒐集、整理及運用這些急速增加的資料,成了當務之急,於20世紀初為因應資料爆炸的衝擊,各類型的專門圖書館乃應運而生,並且逐漸成長。
臺灣地區於政府遷臺後,銳意革新,接續民國63年(1974)實施的十大經濟建設,67年又積極推動文化建設,社會面臨轉型期,經濟繁榮,教育普及,我國由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之途,企業界競爭激烈,工商業團體,無不著重研究發展與企畫,以改良技術、促進生產、開發新產品,政府機關及文化事業團體亦強烈感覺設立圖書館,廣泛徵集專門性的資料提供研究人員參考的重要性,因此專門圖書館的成長迅速,依據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之〔全國圖書館暨資料單位名錄〕的統計,於80年12月止,臺閩地區已有專門圖書館478所,在量方面的成長速度驚人,唯在質的方面尚極待充實。
專門圖書館的分類,大約可歸納以下列3種:(一)依據隸屬機構之類別分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之〔全國圖書館暨資料單位名錄〕,將專門圖書館依其隸屬機構之性質,區分為10類:(1)議會機關、(2)研究機構、(3)公營事業、(4)民營事業、(5)軍事單位、(6)大眾傳播、(7)醫院、(8)民眾團體、(9)宗教團體、(10)其他專門圖書館。
(二)依據館藏內容分大致可分為:綜合性資料圖書館、專門性資料圖書館、視聽資料圖書館與電腦資訊圖書館等。
(三)依據使用對象分如盲人圖書館及國外所謂的東方圖書館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