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本】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高麗本指古代朝鮮以漢字刊印、排印的書籍。
朝鮮李氏王朝前,中國的不少印刷品被作為禮物或商品,大量輸入朝鮮,由於供不應求,於是就利用本國特產的好紙佳墨,仿照中國開始雕版印書。
李氏王朝提倡宋儒理學,信仰佛教,對中國的四書五經以及二程、朱熹、真德秀等人的著作多有翻刻,同時也把大量的中國醫藥知識介紹到朝鮮。
成宗時,「諸子百家無不鋟梓,廣布於世」(〔成宗實錄〕卷176)。
同時又令諸道開刊書冊,使有關人員印出,分送諸邑。
政府與民間對中國人所著重要經史子集以及〔三國演義〕等,無不大量翻印。
此外,也印行朝鮮人自己的著作,如〔高麗史〕、〔三國史〕及崔政遠以下的各著名文學家詩文集。
雕板與鑄字,相輔而行,趙翼曾云:「本朝右文為治,京中寘校書館,天下之書,次第印行,而外方州郡刊刻諸書,無處不有,所以書籍流行,布在世間」。
可見李朝印書之盛。
又古代朝鮮很早即以木活字、飄活字、銅活字、鉛活字、鐵活字排印書籍,其採用鉛活字印書,比中國、歐洲都早。
其大量鑄造鋼活字,始於15世紀,由政府主持,在印刷史上成績最為突出。
孫從添〔藏書紀要.鑒別〕云:「外國所刻之書,高麗本最好。
五經、四書、醫藥等書,皆從古本。
凡中夏所刻,向皆字句脫落,章數不全者,高麗本竟有完全善本。」
高麗所刻書,著名約有西元1236年至1251年所刻之〔高麗藏〕,係據〔契丹藏〕翻刻,仍保留有原刻本風格。
現存日本宮內省圖書寮之〔通典〕,亦多認為係高麗刻本,其文字在許多方面優於現行諸本。
高麗本印本精良,紙墨俱佳。
其用紙色白如綾,堅韌如帛,多用褚樹皮為原料造紙,此外,又利用各種植物纖維如藤、桑、柳木、竹精、竹皮、水苔、麻骨等造成各種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