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網路】 LocalAreaNetwork,簡稱LA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一群電腦及其相關裝置(例如雷射印表機、硬碟機等)分散在範圍有限地區(例如校園、大樓),利用通信鏈路(Link)相連,使之彼此互通、共用資源,如此所構成之網路,稱為區域網路。
為期各種裝置在區域網路上能相互通信,就需使用標準之通信協定(Protocol),包括實體層和數據鏈路層之協定。
採用相同標準之區域網路間,可用橋接器(Bridge)相連結;
採用不同標準之區域網路間,則要用轉接器(Gateway)相連接,以進行不同協定間之轉換。
區域網路中各節點是以鏈路相連,鏈路可為有線方式,亦可為無線方式,有線方式係用雙絞線(Twisted-Pair)、同軸電纜(CoaxialCable)、或光纜(Fiber-OpticCable),無線方式則用電磁波。
就網路拓樸(Topology)而言,區域網路有下列3種基本方式:匯流排(Bus)、環狀(Ring)、和星狀(Star)。
顧名思義,匯流排呈線性,環狀則構成迴圈,星狀則由一中央集線器(Hub)伸展而出。
為期網路上各節點能順利傳送資料,一般採用下列2種方法:一是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Detection),即載波感應多重進出碰撞偵測方式,一種是表徵通行(Token-Passing)方式,目前區域網路產品中相當普及以乙太網路(Ethernet)即採前者;
而成長快速之IBM表徵環(Token-Ring)網路則採後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