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垣曰:陰虛陽搏謂之崩。
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亦然,皆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
中有白帶者,脤必弦細,寒作於中。
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病熱明矣。
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欲行,而先發寒熱往來,兩膀急縮,兼脾胃證出見,或四肢困熱,心煩悶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而升降氣血,可一服而愈。
或先貴而後賤,或先富而後貧,病名脫營者,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火乘其中,形質肌肉,顏似不病者,此心病也,不形於脤,故脾胃飲食不調,其證顯矣。
而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諭,令懼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補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
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
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則肌痺,傳為脈痿,此之謂也。
{陰虛陽搏是陰中有火也,故以尺脈為診,此言脾氣下陷為熱,宜用升補瀉火,東垣以白帶為寒脈,以弦細為診固是而後人率以為濕熱須辯之,此雖點出脾胃症,而煩心心下急又有虛火矣。}
{心主以營故曰:心病。}
{陽氣內動便是胞絡中有火。}
薜氏曰: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
又云:陽絡傷,血外溢。
陰絡傷,血內溢。
又云:脾統血,肝藏血,其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源:或因肝經有熱,血得熱而下行; 或因肝經有風,血得風而妄行:或因怒動肝火,血熱而沸騰,或因脾經鬱熱,血傷而不歸經:或因悲哀太過,胞絡傷而下崩。
治療之法:脾胃虛弱者,六君子湯加當歸川芎柴胡。
脾胃虛陷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山梔。
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蒼朮。
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湯加山梔芍藥牡丹皮。
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
脾經鬱火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牡丹皮。
哀傷胞絡者,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山梔。
故東垣丹溪諸先生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以收功。
斯言厥有旨哉。
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參湯救之。
其發熱潮熱咳嗽原數,乃是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人參之類。
此等證候,無不由脾胃先損而患,故脈洪大,察其中有胃氣,受補則可救,設用寒涼之藥,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原,是速其危也。
方氏曰:血屬陰也,靜則循經榮內,動則錯經妄行。
蓋人之七情過極,則動五志之火,五志之火亢甚,則經血暴下,失期而來,久而不止,謂之崩中,如風動木搖,火燃水沸類也。
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證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舊。
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則滔天之蟄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復其舊,則孤孑之陽無以立。
故本末勿遺,前後不紊,方可言治也。
(驗案) 張子和云:孟官人母五十餘,血崩一載,僉用澤而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補之不效。
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
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悲甚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
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
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內崩,血乃下流。
舉世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劑,黃遧解毒湯是也。
次以香附二兩炒,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二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
又服檳榔丸,不旬日而安。
西園公冶一婦人,年六十二歲,血崩不止,投蔩蓮解毒湯四帖,後服涼膈散合四物湯六帖即愈。
此婦因悲傷太過,則心悶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血走而崩,故效。
薛氏曰:一婦人年將七十,素有肝脾之證,每作則飲食不進,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使作瀉,或小便不利,余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愈。
後憂女孀居,不時吐紫血,其病每作,先倦怠而後發熱,經曰:積憂傷肺,積思傷脾。
肺布葉舉,是令子母俱病,不能攝血歸經而致前證,遂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頓愈。
復因怒,吐赤血甚多,躁渴垂死,此血脫也。
法當補氣,乃用人參一兩芩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草木香各一錢,一劑頓止。
一婦人年六十四,久鬱怒,頭痛寒熱,春間乳內作痛,服流氣飲之類益甚,不時有血如經行。
又大鵹恐,飲食不進,夜寐不寧,乳腫及兩膀掀痛如炙,午後色赤,余以為肝脾鬱火血燥,先以逍遙散加酒炒黑龍膽一錢山梔一錢半,二劑腫痛頓退,又二劑而全消,再用歸脾加炒黑梔貝母,諸證悉愈。
{方證合宜而以四劑全消恐無是速。}
一婦人因怒崩血久不已,面青黃而或赤,此肝木制脾土而血虛也,用小柴胡合四物湯,以清肝火生肝血。
又用歸脾補中二湯,以益脾氣生肝血而瘥。
此證若因肝經有風熱,而血不寧者,用防風一味為丸,以兼證之藥煎送。
或肝經火動,而血不寧者,用條芩炒為丸,以兼證之藥煎送,無有不效。
{當云:肝熱生風而下陷者,宜用防風條芩是大腸經藥用柴胡則治厥陰。}
一婦人性急,每怒非太陽耳項喉齒胸乳作痛,則胸滿昋酸吐瀉少食,經行不止,此皆肝火之證。
肝自病則外證見,土受剋則內證作。
若自病見,用四物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梔炒龍膽。
若內證作,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藥神麴吳茱萸炒過黃連,諸證漸愈。
惟月經不止,是血分有熱,脾氣尚虛,以逍遙散倍用白朮茯苓陳皮,又以補中益氣加酒炒芍藥兼服而調。
{芍柴槴膽是厥陰藥白茯是平肝藥。}
{脾病兼肝故用法如此,若血分有熱當加丹皮山槴。}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g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