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溫病方 滋陰清燥湯】
治同前証。
外表已解,其人或不滑瀉,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頻吐痰涎,確有外感實熱,而脈象甚虛數者。
若前証,服滋陰宣解湯後,猶有餘熱者,亦可繼服此湯。
其方即滋陰宣解湯,去連翹、蟬蛻。
一婦人,受妊五月,偶得傷寒。
三四日間,胎忽滑下。
上焦燥渴,喘而且呻,痰涎壅盛,頻頻咳吐。
延醫服藥,病未去,而轉添滑瀉,晝夜十餘次。
醫者辭不治,且謂危在旦夕。
其家人惶恐,迎愚診視。
其脈似洪滑,重診指下豁然,兩尺尤甚。
本擬治以滋陰清燥湯,為小產才四五日,不敢遽用寒涼。
遂先用生山藥二兩、酸石榴一個,連皮搗爛,同煎汁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
滑瀉見愈,他病如故。
再診其脈,洪滑之力較實,因思此証雖虛,確有外感實熱,若不先解其實熱,他病何以得愈?時屆晚三點鐘,病患自言,每日此時潮熱,又言精神困倦已極,晝夜苦不得睡。
遂於斯日,複投以滋陰清燥湯。
方中生山藥重用兩半,煎汁一大碗,徐徐溫飲下,一次只飲藥一口,誠以產後,脈象又虛,不欲寒涼侵下焦也。
斯夜遂得安睡,渴與滑瀉皆愈,喘與咳亦愈其半。
又將山藥、滑石各減五錢,加龍骨、牡蠣各八錢,一劑而愈。
一室女,傷寒過兩旬矣,而瘦弱支離,精神昏憒,過午發熱,咳而且喘,醫者辭不治。
診其脈,數至七至,微弱欲無。
因思此証,若系久病至此,不可為矣。
然究系暴虛之証,生機之根柢當無損。
勉強投以滋陰清燥湯,將滑石減半,又加玄參、熟地黃各一兩,野台參五錢,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
飲完煎滓重飲,俾藥力晝夜相繼。
兩日之間,連服三劑,滑石漸減至二錢,其病竟愈。
[按︰] 此証始終不去滑石者,恐當傷寒之餘,仍有餘邪未淨。
又恐補藥留邪,故用滑石引之下行,使有出路也。
又凡煎藥若大劑,必需多煎湯數杯,徐徐服之。
救險証宜如此,而救險証之陰分虧損者,尤宜如此也。
汲××之母,年近七旬。
身體羸弱,穀食不能消化,惟飲牛乳,或間飲米湯少許,已二年臥床,不能起坐矣。
於戊午季秋,受溫病。
時愚初至奉天,自錦州邀愚診視。
脈甚細數,按之微覺有力。
發熱咳嗽,吐痰稠粘,精神昏憒,氣息奄奄。
投以滋陰清燥湯,減滑石之半,加玄參五錢,一劑病愈強半。
又煎渣取清湯一茶盅,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服之全愈。
奉天一孺子年四歲,得溫病,邪猶在表,醫者不知為之清解,遽投以苦寒之劑,服後滑瀉,四五日不止。
上焦燥熱,閉目而喘,精神昏憒。
延為延醫,病雖危險,其脈尚有根柢,知可挽回。
俾用滋陰清燥湯原方,煎汁一大茶杯,為其幼小,俾徐徐溫飲下,盡劑而愈。
然下久亡陰,餘有虛熱,繼用生山藥、玄參各一兩以清之,兩劑熱盡除。
大抵醫者遇此等証,清其燥熱,則滑瀉愈甚,補其滑瀉,其燥熱亦必愈甚。
惟此方,用山藥以止滑瀉,而山藥實能滋陰退熱,滑石以清燥熱,而滑石實能利水止瀉,二藥之功用,相得益彰。
又佐以芍藥之滋陰血、利小便,甘草之燮陰陽、和中宮,亦為清熱止瀉之要品。
匯集成方,所以效驗異常。
愚用此方,救人多矣,即勢至垂危,投之亦能奏效。
奉天劉××,年二十五六,於季冬得傷寒,經醫者誤治,大便滑瀉無度,而上焦煩熱,精神昏憒,時作譫語,脈象洪數,重按無力。
遂重用生山藥兩半、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甘草三錢,一劑瀉止。
上焦煩熱不退,仍作譫語,爰用玄參、沙參諸涼潤之藥清之,仍複滑瀉,再投以前方一劑瀉又止,而上焦之煩熱益甚,精神亦益昏憒,毫無知覺。
此時其家人畢至,皆以為不可複治。
診其脈雖不實,仍有根柢,至數雖數,不過六至,知猶可治,遂慨切謂其家人曰︰“果信服餘藥,此病尚可為也”,其家人似領悟。
為疏方,用大劑白虎加人參湯,更以生山藥一兩代粳米,大生地一兩代知母,煎湯一大碗,囑其藥須熱飲,一次止飲一口,限以六句鐘內服完,盡劑而愈。
津市錢姓小兒四歲,灼熱滑瀉,重用滋陰清燥湯治愈。
[附錄︰] 奉天鐵嶺楊××來函︰治李姓婦人膨脹証。
先經他醫用蒼朮、檳榔、濃朴、枳實、香附、紫蔻之類辛燥開破,初服覺輕,七八劑後病轉增劇,煩渴泄瀉。
又更他醫,投以紫朴琥珀丸,煩渴益甚,一日夜泄瀉十五六次,再診時,醫者辭不治。
又延醫數人,皆諉為不治。
後乃一息奄奄,舁至床上兩次,待時而已。
其姻家有知生者強生往視。
其脈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按之即無,惟兩尺猶似有根,言語不真,仿佛可辨,自言心中大渴,少飲水即疼不可忍,蓋不食者已三日矣。
先投以滋陰清燥湯,為脈象虛甚,且氣息有將脫之意,又加野台參、淨萸肉,一劑,諸病皆愈,可以進食。
遂俾用一味薯蕷粥,送服生雞內金細末及西藥百布聖,取其既可作藥,又可作飯也。
又即前方加減,日服一劑,旬日全愈。
引用:http://www.jkloha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55:2010-05-25-06-51-20&catid=122:2010-05-25-06-49-40&Itemid=14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gw.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